12月16日,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,介紹“十三五”時期山東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情況。據悉,山東在進出口、跨境電商、自貿試驗區等各方面成績喜人,其中去年貨物進出口突破2萬億大關,前4年實際使用外資年均增長13.8%,農產品出口連續21年居全國首位,在全面完成“十三五”規劃各項任務目標的同時,全力打造高能級開放平臺,積極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,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。
“十三五”時期,山東省貨物進出口規模持續提升,2019年實現進出口2.04萬億元,2016至2019年年均增長8.2%,高于全國年均增速,占全國比重由“十二五”末的6.1%提高到今年前11個月的6.8%。實際使用外資規模連創歷史新高,2019年達到146.9億美元,2016至2019年年均增長13.8%,規模躍居全國第四位。今年前11個月,外貿、外資分別增長7.3%、35.5%,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。
與此同時,山東外貿大省地位進一步鞏固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山東實施“境外百展計劃”,明確20國市場“一國一策”精耕細作,調整優化國際市場布局。新業態新模式跑出“加速度”,7市獲批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,3地獲批國家市場采購貿易試點,跨境電商進出口、市場采購貿易年均增長86.7%、405.7%。青島、濟南、威海開展新一輪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,淄博博山區、濟南齊魯軟件園、山東中醫藥大學被認定為國家文化、數字、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。
作為農業大省,2019年山東全省外貿出口1234.5億元,增長7.3%,其中農產品出口占全國農產品出口的22.8%,連續21年居全國首位。今年盡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,1- 11月份全省農產品出口1143.5億元,實現了3.3%的增長,高于全國6個百分點。
這樣的成績來自省級層面的引導措施。一方面,提高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,如大力推進“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”建設,2017年即建成中國首個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省。一方面,強化宣傳推介將山東農產品推上國際,山東商務部門根據示范省路演規劃和農產品出口市場分布,在亞洲、歐洲、非洲等近3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示范省全球路演,還建設了粵港澳大灣區“菜籃子”生產基地,大力拓展大灣區蔬菜市場。
今年以來,針對新冠疫情影響,山東省商務廳圍繞食品農產品等優勢產品,“一國一策”組織開展出口商品系列“云展會”,鼓勵企業利用線上新模式開拓市場,保訂單、保份額。
|
信息來源:舜網-濟南時報 發布人:馬磊 點擊數:51 發布時間:2020-12-17 14:36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