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前沿陣地的濟南高新區活力四射。這里,新動能風起云涌,新技術層出不窮;這里,重點產業發展突飛猛進,創新創業人才密集;這里的人步子快,語速快,思想傳播快,只爭朝夕。
2020年,高新人以創新驅動為魂,以高質量發展為根,埋頭苦干、奮勇爭先,片區創新驅動形成新優勢,制度創新邁出新步伐,擴大開放取得新進展,民生改善展現新成效。
今年前三季度,全區生產總值實現 925.8 億元,同比增長3.6%。1-10月,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42.7億元,同比增長23.4%,是全市平均增速的1.95倍;限額以上批零住餐業銷售額實現1095.3億元,同比增長15%;進出口總額預計實現560億元,同比增長33%。截至11月底,實際使用外資完成7.1億美元,較去年全年增長16.9%;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2.36億元,同比增長3.34%,稅收占比達到84%。
聚焦“科創濟南”突出創新驅動
積蓄“強”的動能
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定調“十四五”規劃,提出堅持創新的核心地位。“十四五”期間,我國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,而創新驅動一直是濟南高新區“領跑”的原動力。
抓研發,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突破性成果。量子技術研究院研制出國際首個集成化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芯片,量子通信實現509公里的量子密鑰分發,創造了世界紀錄。山東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躋身國內獨家、全球僅三家擁有基因編輯核心技術底層專利的企業。今年11月16日,濟南基因編輯產業基地項目在高新區開工。5年內,該項目將吸引、孵化不少于50家龍頭種企、生物技術企業落地濟南,打造中國“基因谷”“種子谷”。高新區在國內率先布局基因編輯技術產業化項目,形成先發優勢,產業基地的建設將助推濟南成為基因編輯技術的高地。國科中心研制的“濟南國科中心號”物聯網衛星成功發射,是我省首個以科研機構命名的衛星。
抓項目,這一年,高新區加強載體建設,集中落地山東新松工業軟件研究院、山東航天人工智能安全芯片研究院、山東省密碼技術和網絡安全技術轉化中心、山東區塊鏈研究院4個重大項目,獲批“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”和“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”,實現省、市在工業互聯網、人工智能、信息技術創新應用、區塊鏈產業領域的新布局。
抓投入,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增長至8.91%;各類國家級研發機構數、新型研發機構數分別達到95家和34家,全員勞動生產率上升到35.8萬元;加快梯隊培育,一大批高成長性的“隱形冠軍”企業迅速崛起,年內新增上市企業6家,為歷年之最,是成都高新區新增上市企業數量的2倍,超過西安市新增上市企業數量,實現多層次資本市場全覆蓋。其中,金現代在創業板上市,山大地緯、華熙生物、恒譽環保、蘭劍智能4家企業登陸科創板,占全省科創板上市企業總數的一半;數字人在新三板精選層上市,引進主板上市企業玉龍股份。
目前,高新區擁有上市企業20家,占全市上市企業的45%。新三板掛牌企業95家,占全市掛牌企業的51%。國家級瞪羚企業38家,省級瞪羚企業57家,居省內各市首位。此外,高新區還上線運營全省首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網絡平臺,首批入庫企業430家,高企總數達到988家。
聚焦“工業強市”提振實體經濟
全面抓好產業能級提升
堅持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,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、產業鏈現代化發力,才能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。今年以來,高新區主動融入“五個濟南”建設和“工業強市”戰略,多措并舉全力提升產業能級。
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蓬勃發展。山東激光裝備產業創新創業共同體不斷壯大,廣東宏石、武漢立德等優質企業陸續加入;美核電氣成為核級流量計、液位計領域全國唯一供應商;以太古飛機為龍頭的航空航天裝備產業正構建產業鏈框架,將為“工業強市”注入新動能。
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加快布局。攜手吉利集團,落地智慧充換電站運營及城市出行、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車工廠項目,依托格林堡綠色建材項目制定行業相關標準,搶占市場先機。
信息技術產業提檔升級。聚焦算力、算法,整合服務器、云計算、工業互聯網等關鍵前沿技術,打造“中國算谷”,全面助力齊魯科創大走廊建設。量子產業填補空白,全力抓好“齊魯干線”建設,推動量子科學國家基地落地,引進微納量子衛星、量子保密視頻會議系統和超導量子計算處理器項目,實現量子信息三大領域在我市的全產業鏈布局。
生物醫藥產業超級生態呼之欲出。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迅猛,片區聚集生物醫藥企業近4000家,產業規模達到1300億元,銷售過億元的生物醫藥產品22個,形成包括細胞與基因、醫療裝備、抗衰醫美在內的8大產業集群。在全省新藥企業申報數量前十名中,高新區占申報量的52.5%;I類創新藥申報數量前十名中,高新區占申報量的54.8%。依托大生命科學研究院、山東互聯網醫保大健康平臺、醫藥OEM超級工廠,高新區正全力打造生物醫藥產業的“超級生態”。
今年以來,高新區相繼簽約落地山東互聯網醫保大健康服務平臺、山東自貿試驗區(濟南)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創新和監管服務大平臺等項目,在漢峪金谷正式啟用的全國首個省級數字健康綜合體——山東健康大廈,開出全國首張平臺型互聯網醫院醫保電子結算單,有效助力我市加快構建“互聯網+醫保+醫療+醫藥”的綜合醫療保障服務體系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高新區成功舉辦了第二屆世界中醫藥互聯網產業大會,并作為永久會址落戶濟南,成立世界中藥材互聯網交易中心和世界中藥材質量檢定中心,建設扁鵲健康小鎮和扁鵲智慧中藥房,推動“扁鵲標準、濟南價格”叫響全球,全面助力“康養濟南”建設。
聚焦深化改革 推進擴大開放
加大“闖”的力度
2020年,高新區體制機制改革穩步推進,區黨工委、管委會內設機構由原來的17個歸并整合為9個,崗位聘任工作全面完成,部門協同順暢、高效運轉的組織架構更加牢固,發展動力更強、人員干勁更足、政治生態更好的疊加效應充分釋放。
擴大開放成效顯著。章錦綜保區封關運行,與濟南綜保區南北呼應、協同發展。1-10月份,濟南綜合保稅區實現一線進出口額95.4億元,同比增長451.5%。綜保區進出口占全市外貿總額的8.15%,對全市外貿增量貢獻度達28.5%,居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58位,全省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總額第6位,增幅居全省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第1位。其中,進口68.2億元、同比增長476.1%,出口27.2億元、同比增長398.2%,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。濟南綜保區還依托“鏈上自貿”在全國首創“一物一碼”海關監管模式,“區港聯動”模式被海關總署在全國推廣。
聚焦“金牌服務”提供全要素支持
夯實發展服務保障
圍繞項目發展需求,高新區實施全要素服務。強化資金支撐,基金大廈入駐基金管理公司近50家,集聚效應加速顯現,“高新金融大腦”通過“線上銀企對接會”,幫助253家企業解決融資需求13億元。強化土地支撐,盤活利用存量批而未供土地2182畝,處置閑置土地860畝,為十大千億級產業發展提供了空間支撐。強化人才支撐,發布全球首批人才身價卡和身價保險,落地全省首個“人才貸”金融服務窗口,“人才貸”及人才企業延伸貸批復總額度達2.1億元,央視新聞直播間以《山東濟南:發放“人才貸”穩企業保就業》為題進行報道。
推動發展是從容應對變局、有效化解危機的最有力保障。一年來,高新區堅持通過發展育新機、開新局,穩的底氣更足、強的動能更大、開放的步伐更快,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更加牢固。征程萬里風正勁,重任千鈞再奮蹄。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規劃的開局之年,高新區將自覺對標“五個濟南”建設,在“東強”城市發展新格局中努力奔跑、奮力領跑,助力省會揚起龍頭。抓項目、育產業。聚焦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生物醫藥、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,抓好項目招引和企業培育,打造一流的產業生態。
●抓平臺、促開放。統籌綜保區的政策優勢、高新區的科技優勢、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、起步區的發展空間,做強跨境電商、保稅貿易和國際產業園區,高標準建設國家級臨空經濟區,打造對外開放高地。
●抓服務、優環境。深入推進“一次辦成”2.0改革,優化“區塊鏈+政務”新模式,以更多“秒辦”“聯辦”擦亮政務服務“高新品牌”。
●抓研發、增實力。充分發揮山東工研院、山東產研院等平臺作用,強化量子、人工智能、基因編輯等領域的基礎研究,攻克集成電路、高端裝備制造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,切實打造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和成果轉化核心示范區。
|
信息來源:舜網-濟南日報 發布人:馬磊 點擊數:65 發布時間:2020-12-08 16:04 |